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代码:460113

二、     招生对象及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     学制与修业年限

三年,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不超过5年。

四、     职业面向和职业资格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46)

机械设计制造类(4601

专用设备制造业(35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

工装工具制造加工人员(6-18-04

模具设计人员;

成形(型)工艺员;

数控编程员;

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技术员;

绘图员;

模具制造工;

模具生产管理员

增材制造模型设计(1+X)、

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1+X)、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1+X

模具工

铣工

钳工

 

五、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工装工具制造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模具设计、成形(型)工艺、数控编程、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使用与维护、模具销售、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里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需的模具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基础知识。

4)掌握常用产品材料和模具材料的性能及选用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工电子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6)掌握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品成形(型)工艺、模具设计(冷冲模具、塑料模具)、模具零件加工、模具专业软件应用的专业知识。

7)了解3D扫描、3D打印、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应用。

8)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3.能力要求

1)具备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数字化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4)具备机械制图、识读和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5)具备依据产品要求对产品及其模具选择材料的能力。

6)具备产品工艺性分析与成形(型)工艺编制的能力。

7)具备模具零件加工公寓编制和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电切削加工的能力。

8)具备使用通用量具和检测仪器按照技术要求实施监测。

9)具备模具装配、调试、维护能力。

10)具备冲压与塑料成形(型)设备使用能力。

11)具备依据模具生产工艺编制模具生产计划并进行协调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12)具备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年制课程体系框架

(一)专业基础课程

1.《专业认知》课程(10学时,0.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导行业、导专业、导兴趣、导专业学习基础”,学生能够了解模具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专业技术现状及其应用领域;通过企业见习,了解企业先进管理技术、典型的模具产品及其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认知,激发专业欲望,树立大学生职业意识。

主要内容:模具的概念及特点;模具的起源、发展历史及现状;模具的应用领域;模具行业与企业管理认知;模具的种类;模具专业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规划;企业见习;模具结构的认知、拆装与测绘。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和分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模具教具、实体模具等手段辅助教学。通过过程性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机械制图与CAD》课程(91学时,5学分)

课程目标:使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一般知识,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备零件测绘和识读第三角投影机械图样的初步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CAD软件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主要内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的技术标准;画法几何基础知识、组合体绘制和识读的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和识读以及计算机辅助绘图;模具典型案例总装配图的识读及绘制训练。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实物教具、模型和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真实零件转化为教学项目;制图训练与绘图软件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绘图技能。通过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电工基础》课程(42学时,2.5学分)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具有读懂电气原理图,计算电路元件参数,分析判断常见电路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及良好的职业作风。   

主要内容:电路基本元器件的符号、原理、结构、应用;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装配与调试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电路相关知识及安全用电常识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让学生具备设计、分析并判断常见电路故障的能力,在过程性的操作考核中提高安全规范方面的比重。

4.《机械设计》课程(64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设计方法及通用机械零部件选用、设计与日常维护等知识,能够进行各种机械传动原理分析,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优化常用机构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够独立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机械机构和机械装置方面的技术问题。  

主要内容:常用机构的特性及常用机构的设计要点;简单机构的力学分析与强度、刚度计算;机械连接零件的选用;齿轮变速机构的设计、挠性传动装置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选择及计算等设计计算。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出发,不过于强调繁杂的理论分析,力求设计方法简明实用。通过项目学习,掌握常用机构的特性及设计、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及选用,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到各项目的具体任务中。

5.《机械制造技术》课程(64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机床的基本结构、机床专用夹具的使用及其设计方法,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产品装配;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及组织指导工艺实施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设计专用夹具能力。

主要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基本知识;轴类零件加工;法兰盘类零件的加工;圆柱齿轮零件的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凹模加工;典型机床夹具的设计;机械制造质量分析;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艺能力;通过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过程考核数据记录,全面评价学生。

6.《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42学时,2.5学分)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化工作必需的液压与气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农机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具备良好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内容:液压传动系统的介质性质和压力形成原理,气压传动的介质、气源装置及有关气动的特点,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职能符号和应用,各种基本回路和液压系统的设计与有关的计算等。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为课程主线,循序渐进实现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接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7.《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28学时,1学分)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本理论;最新公差配合国家标准;基本量具的使用方法;外圆和长度测量;内孔和中心高测量;形位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螺纹误差测量;齿轮误差测量;零件综合测量。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课堂教学注重典型测绘案例的积累与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本门课程的前沿动态。通过过程形成性考评与期末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逐项完成学习任务。

8.《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56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分类、特点、组成、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的一般方法与流程,具备工业机器人选型、操作以及工作站设计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主要内容: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离线编程基础、机器人工作站系统模型、程序及轨迹设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基础知识等。

教学建议:建议课程结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特点、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因素,灵活运用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同时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深入浅出,配合相关的工程应用案例,跟随教学目标、任务、学科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9.《金工实训》课程(56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金属加工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钳工和焊接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为后续专项及综合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机械加工实训组织、管理与安全、车削加工操作实训、铣削加操作实训、钳工实训组织、管理与安全、钳工基本技能训练、钳工综合训练、焊接技术实训组织、管理与安全、气焊操作实训、电弧焊操作实训。

教学建议:本课程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项目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块化教学等方法,因材施教,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专业(技能)课程

1.《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64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削编程技术,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成为一名操作熟练、工艺及编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符合模具企业数控加工岗位要求的数控加工人才。

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认知;数控机床编程的基础知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零件的加工检验与质量控制;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意从“应用角度”出发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教学过程注意采用实物、教具、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60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熟练运用三维软件对机械、模具行业典型零部件产品进行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企业案例完成二维草图的绘制、曲线曲面设计、三维实体建模、部件装配、工程图样绘制等的制作。

主要内容:软件界面、功能模块,资源条、工具条,常用下拉式菜单, 各种参数预设置;软件的产品造型设计流程;二维草图的绘制、曲线曲面建立与编辑、三维实体建模、部件装配、工程图样绘制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将来自机械、模具行业企业的真实产品设计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结合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认证的典型案例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从而提高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60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编制塑料成型工艺、进行典型塑料模具结构设计、完成模具工作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装配工艺编制等工作,能够熟练应用塑料模具的基本设计规律,合理选择塑料成型设备,独立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分析和解决生产中成品质量和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

主要内容:编制塑料制件成型工艺;典型注塑模具设计、典型压缩模具设计、典型压注模具设计、典型挤出模具设计;完成注塑工艺参数选择、塑料模具工作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塑料模具装配工艺规程编制。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按照塑料产品工艺性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典型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与塑料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过程性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项完成学习任务。

4.《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60学时,3.5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冲压设备的类型,掌握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冲压工艺,能够进行冲压工艺规程编制和常见冲压模具的设计,能够处理、解决冲压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主要内容:冲压工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重点学习冲压性能与成形极限、冲裁、弯曲、拉深等方面的基础内容,兼顾学习多工位级进模等冲压成形与新技术,以及冲压成形设备、冲压模具装配、试模、模具标准件及其选用等内容。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将来自企业真实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由简单到复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冲压产品工艺性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典型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与冲压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开展学习活动。

5.《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56学时,2学分)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典型零件的三维扫描和逆向造型,采取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三维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逆向造型及检测能力,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三维数据采集和逆向设计以及产品的修整与检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创新意识、协作能力,为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研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逆向工程概述、三维扫描设备标定和使用、三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和产品逆向建模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企业逆向设计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形成逆向数据采集与处理、逆向造型、产品检测三大内容,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具技术研究所等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真实的产品逆向造型与检测为课程核心内容展开,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6.《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56学时,3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工艺编制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相关零件的加工能力和知识。能够掌握压铸模具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探究务实的职业精神与技术意识。

主要内容:压铸成型原理、压铸成型工艺、压铸成型设备和压铸模具设计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将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项目载体,项目与项目之间遵循由简单到复杂、能力逐阶递进的原则,按照压铸模具从设计到制造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其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相统一,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模具人才的目标。

7.《注塑模具数字化设计》课程(56学时,3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NX等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与制造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学习模具结构、冲压工艺以及CAD/CAM/CAE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主要内容: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及相关知识,包括模具CAD/CAE/CAM 基础知识、模具型腔自由曲面建模基础和注塑模具与冲压模具设计过程、注塑及金属零件铸造和冲压过程中制品可能产生缺陷的原因及分析方法、模具自由曲面的数控铣削加工技术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以典型企业产品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以典型模具零件为主线学习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实施,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考证纳入教学重要环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

8.《注塑模具综合实训》课程(84学时,3 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模具制造技术,进行塑料模具设计、零件加工、模具装配及调试等工作,增加学生对模具设计、制造的认识,为后续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塑料模具设计流程;塑料制件成型工艺编制;塑料模结构设计及出图;塑料模具零件加工制造;塑料模具装配、安装、调试;通用机床、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加工工艺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重视学生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养;严格执行行业、企业标准,增强学生对模具生产的认识,为后续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基础,通过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专业拓展课程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学生具备综合素质,掌握其它相关模具设计与加工成形知识,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开设《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拓展课程。

1.《特种加工技术》课程(28学时,1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将前期所学得到综合应用,并具备操作线切割机和电火花成形机的能力。

主要内容: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及特点;线切割机、电火花成形机的结构、分类及常用功能;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因素和加工规律;模具常用结构件、模具型腔等零件的电加工工艺设计和加工等。

教学建议: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围绕项目任务开展教学,结合创设情景、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评估总结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过程性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项完成学习任务。

2.《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28学时,1学分)

《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数控加工程序自动编制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具备根据生产实际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运用 CAM 技术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并使用数控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学习平面类、曲面类、回转体类、孔系类等零件及线切割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关软件CAM部分的功能,能够熟悉各参数含义并进行合理切削参数设定,掌握各种加工方式,程序生成及仿真加工,并最终能够生成车间文档,指导实际加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选用合理的加工软件,以典型企业产品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以零件为主线学习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实施,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考证纳入教学的重要环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多轴加工技术》课程(40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控加工职业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具备熟练操作多轴数控机床的能力,能够完成中等复杂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达到铣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水平。

主要内容:多轴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加工工艺制定,刀具及工量具的使用,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方法,程序的输入与校验,模具零件的检测方法等。

教学建议:以产品的生产过程真实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为依据,将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使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岗位的环境、责任和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严谨、规范、敬业、高效的职业工作素养。

4.《模具专业英语》课程(40学时,2学分)

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英语教学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技巧、科技论文的阅读及写作方法、英文工具手册的阅读和使用、扩大科技词汇量,以便能准确、迅速地了解国外科技发展动态,加强对外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专业技术能力。

主要内容:冲压与塑料成型的相关知识、模具CAD/CAM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英文资料。

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构设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600-800个模具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各种模具和零部件的英语术语,熟悉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及相关技术的英语表达方法,能阅读一般的模具专业英文材料,借助词典等工具能够将一般模具专业英文材料翻译成汉语。

5.《冲压模具智能制造》课程(40学时,2学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智能制造的概念,体验智能制造的整个环节,促进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技术提升和培养。

主要内容:学习并体验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单元、信息化管理系统、电火花单元、检测单元、数控加工单元等各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相互之间的控制关系。

教学建议:以智能制造为工作任务,将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使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岗位的环境、责任和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严谨、规范、敬业、高效的职业工作素养。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本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2

八、     实施保障

(一)教学团队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队伍要考虑年龄、职称,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应低于6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应低于30%,教授不应少于2人。

2.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

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要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4)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5)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6)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应为校内专任教师,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2)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专业发展,能正确判断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引入教研和教学活动;

3)能及时提出和选定相应的教学、科学研究的新任务、新课题,并指导、组织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工作获得成果;

4)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

5)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6)能够主持制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指导青年骨干教师的能力;能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4.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主要从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

4)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5.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师资队伍配备不达标的院校,可在现有师资配备基础上有针对性加大资金投入,继续优化,确保职称、学历结构科学合理。发挥本专业在创新实验、竞赛指导、技能培训、资格认证、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多方面拓展教师的能力,在课程开发、模具研发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的能力,鼓励专任教师考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在模具生产制造行业择优挑选,建成由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实训条件

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保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实境化、生产性、多功能、开放式”的原则,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习、教师企业实践、联合项目开发和学生就业需要。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台(套)应按照同时满足40/教学班开设实训教学的标准进行配置,学校可以根据在校生人数、建筑面积、实训教学分类和教学任务,确定实训室的建设数量,并建立对应的实训室。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配有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Wi-Fi,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室必须具备用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实训室:计算机房、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焊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机械基础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电加工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模具CAD/CAE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主要实训设备名称及数量见表2

                         2 校内实训室配备标准

序号

实验(实训)教学类别

实验(实训)教学场所

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主要实验(实训)设备

 

单位

数量

1

基础实验

计算机房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

40

交换机

1

服务器

1

多媒体配套设备

1

2

技能实训

钳工实训室

金工实训、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

台虎钳

40

钳工工作台

工位

40

台式钻床

4

划线平台

4

划线平板

10

划线方箱

4

落地砂轮机

1

机械分度头

1

机用虎钳

4

钳工工具

40

量具

40

3

技能实训

机械加工实训室

金工实训、机械制造基础、普通机加工实训、机械加工工装设计实训

普通车床

10

升降台铣床(立式)

4

万能外圆磨床

1

平面磨床

1

牛头刨床

4

机械分度头

1

机用虎钳

4

镗床

1

配套辅具、工量具

10

4

技能训练

焊接实训室

金工实训

气焊设备

1

电弧焊设备

1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0

5

技能训练

电工电子实训室

电工电子基础

通用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台

5

万用电表

5

信号发生器

5

双踪示波器

5

数字示波器

5

数字式交流毫伏表

5

6

技能训练

机械基础实训室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常用机构设计实训、机械制图测绘

机械常用机构展示柜

15

减速器

10

游标卡尺

5

深度游标卡尺

5

高度游标卡尺

5

游标万能角度尺

5

外径千分尺

5

螺纹千分尺

5

内测千分尺

5

常用机械零部件

1

7

技能训练

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

液压、气动常用元件

4

液压实验台

5

气动实验台

5

空气压缩机

1

8

技能训练

模具电加工实训车间

模具零件电火花成形与线切割加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

电火花成型机

5

线切割机床

5

穿孔机

1

9

技能实训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编程加工实训、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

数控车床

数控铣床

三轴加工中心

四轴加工中心

高速雕铣机

量具

10

10

2

1

1

10

10

仿真模拟

模具数字化设计实训室

机械制图与CAD、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模具CAD/CAM/CAE3D扫描与逆向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

主流CAD/CAM/CAE软件

节点

40

主流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节点

40

计算机

40

逆向设计软件

节点

40

11

技能训练

模具拆装与调试实训室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形理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

塑料模具

10

冲压模具

10

量具拆装工具

10

注塑机

1

曲柄压力机

1

12

技能训练

逆向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3D扫描与逆向工程

Design X

节点

40

计算机

40

三维扫描仪

13

13

技能训练

3D打印创客实践基地

3D打印

快速成型系统

20

计算机

40

真空注型机

1

多媒体配套设备

1

14

技能训练

模具VR虚拟仿真研创中心

三维虚拟空间模具结构认知、模具拆装

模具虚拟工厂

节点

40

PAD

20

电脑

12

模具VR

12

15

技能训练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中心

增材制造

光固化打印机

5

3.校外实训基地

1)教学条件: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职责明确,基地有满足学生实训所需的场所、仪器设备或设施,能提供充足的专业实习岗位和一定的薪酬。

2)实训任务:全年完成不少于3600人时数职业技能项目实训、实习教学任务。

3)兼职教师:配备数量充足的企业指导教师。

4)师资培训:基地每年接收2人次及以上教师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训或顶岗锻炼。

5)科研合作: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实施1个以上项目开发。

6)教学实施:承担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实训。

7)基地条件:基地设施设备能够满足学生正常实训;有满足实习实训需要的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基地能够提供少量师生实习实训的食宿条件。

8)实训成效:实习实训有方案;实习实训计划安排较为合理;实训过程组织较为周密;能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及实习总结;实训管理到位。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制,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按照规范程序,严格选用国家和地方规划教材。同时,学校可适当开发针对性强的校本教学资源如活页教材、工作手册等,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内容应与行业、企业标准相对接,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应将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关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及时纳入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本专业相关图书文献配备,应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且定期更新。主要包括:模具行业政策法规(如模具行业十三五规划等)、模具行业常用国家标准、模具职业岗位标准(如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电切削工、装配钳工、模具设计师等职业岗位标准)、塑料工程师手册、冲压工程师手册、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冲压模具技术手册、最新模具标准应用手册、模具制造手册等技术类手册和案例类图书,以及模具工业、塑料、铸造技术、轻合金加工技术等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和作业规范、企业典型案例,结合专业需要,开发和配备一批优质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虚拟仿真软件、网络课程、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等专业教学资源;遵循教学资源完整与有效的原则,配套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书、学习交流、在线自测、知识导航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程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利用,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实施模块化教学,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形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兼顾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多元化,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注意吸收家长、行业和企业参与。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行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过程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实训成绩等多元评价方法。过程考核形式应灵活多样,结合观察、笔试、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可以给单个学生打分,也可以在综合项目中给团体打分,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工作规范等方面的学习,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质量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的素质。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规范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完善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及时开展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根据专业的发展的情况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做好教学反思和教学反馈工作。

加强学生的学风培养、形成自主的学习氛围。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九、     毕业要求

(一)学业考核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所有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及规定的选修课程。单项课程成绩考核不足60分者不予合格,必修课必须重修。修满146.5学分准予毕业。

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和规定的选修课程由校内教师考核;单列实习实训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校内为主;生产实习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考核,以校外为主;专业方向(技能)课程采用“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的方式进行考核。

(二)证书考取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除了毕业证外,还要考取至少两个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证书考核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与证书相生相长,培养“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规定如表3所示。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岗位资格证书要求

证书类别

证书名称

证书等级

基本能力证书

普通话

二级乙等以上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二级

基本技能证书

车工

三级

铣工

三级

钳工

三级

电切削工

三级

模具工

三级

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

三级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1+X

中级

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1+X

中级

增材制造模型设计(1+X

中级

鼓励考取证书

电工

三级

机床装调维修工

三级

美国AutoDesk公司AutoCAD软件应用

资格证

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NX软件应用

资格证

 


 


附表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学分

考核

形式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

备注

总学时

理论

实践

18(5

18(2

18(3

18(4)

18(8)

20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

1990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6

18

18

2

考试

2/13

 

 

 

 

 

+10

19900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54

54

 

3

考试

3/13

 

 

 

 

 

+15

1990015

思想道德与法治

54

36

18

3

考查

 

2/16

 

 

 

 

+4

1990013

心理健康教育

36

36

 

2

考查

 

2/16

 

 

 

 

+4

560702

军事理论

18

18

 

1

考查

 

 

 

 

 

 

线上授课

1810041

体育

72

4

68

4

考查

2/13

2/16

 

 

 

 

+14

1990014

形势与政策

32

32

 

1

考查

(8)

(8)

(8)

(8)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1.3%

302

266

36

16

 

7

6

 

 

 

 

 

公共选修课(限选)

1810021

高等数学(工科应用数学类)

90

72

18

5

考试

4/13

 

 

 

 

 

+20

其中《数学文化》18课时,线上教学

1890022

信息技术

54

54

 

3

考查

3/13

 

 

 

 

 

+15

1810011

大学英语

108

108

0

6

考试

4/13

2/16

 

 

 

 

+24

1810031

大学语文

54

54

 

3

考试

 

3/16

 

 

 

 

+6

3400004

创新与创业

36

36

 

2

考查

 

2/16

 

 

 

 

+4

0800045

安全教育

20

13

7

1

考查

1/13

 

 

 

 

 

 

9999101

劳动教育

18

18

 

1

考查

1W

 

 

 

 

 

其中课堂讲授16课时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4.3%

380

333

47

21

 

12

7

 

 

 

 

 

公共选修课(任选)

 

学院每学期公布一次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7%

72

36

36

4

 

 

 

 

 

 

 

 

合计(占总课时比例28.3%

754

635

119

41

 

 

 

 

 

 

 

 

技能课程

专业认知

0190125

专业认知

10

6

4

0.5

考查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0 %

 

 

 

0.5

 

 

 

 

 

 

 

 

专业基础课程(6-8门)

0110002

机械制图与CAD

91

41

50

5

考试

7/13

 

 

 

 

 

 

2000075

电工基础

42

26

16

2.5

考试

 

 

 

3/14

 

 

 

0110005

机械设计

64

40

24

3.5

考试

 

4/16

 

 

 

 

 

0110007

机械制造技术

64

34

30

3.5

考试

 

4/16

 

 

 

 

 

0190002

液压与气压传动

42

22

20

2.5

考查

 

 

 

3/14

 

 

 

0190006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28

14

14

1

考查

 

1W

 

 

 

 

 

2000088

工业机器人技术

56

28

28

3.5

考查

 

 

 

4/14

 

 

 

0190062

金工实训

56

 

56

2

考查

2W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6.6   %

443

205

238

23.5

 

7

8

 

10

 

 

 

专业核心课程(6-8门)

2000038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60

26

34

3.5

考试

 

 

4/15

 

 

 

1+X课程

0110025

数控编程与操作

64

22

42

3.5

考试

 

 

4/15

 

 

 

1+X课程,+4学时

0190141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60

26

34

3.5

考试

 

 

4/15

 

 

 

 

0190156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60

24

36

3.5

考试

 

 

4/15

 

 

 

 

0190135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

56

0

56

2

考查

 

 

2W

 

 

 

1+X课程

0190044

注塑模具数字化设计

56

28

28

3

考查

 

 

 

4/14

 

 

 

2000162

拉延模具数字化设计

84

34

50

4.5

考查

 

 

 

4/14

 

 

1+X课程,+28学时整周上课

2000080

注塑模具综合实训

84

28

56

3

考查

 

 

 

3W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9.7   %

524

188

336

28

 

 

 

16

8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2000091

特种加工技术

28

 

28

1

考查

 

1W

 

 

 

 

 

2000097

计算机辅助制造

60

28

32

3.5

考查

 

 

4/15

 

 

 

2000175

精密测量技术

40

20

20

2

考查

 

 

 

 

4/10

 

2000021

压铸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56

28

28

3

考查

 

 

 

4/14

 

 

2000008

多轴加工技术

40

14

26

2

考查

 

 

 

 

4/10

 

2000177

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

40

20

20

2

考查

 

 

 

 

4/10

 

0190013

模具专业英语

40

20

20

2

考查

 

 

 

 

4/10

 

2000217

冲压模具智能制造

40

20

20

2

考查

 

 

 

 

4/10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12.9   %

344

150

194

17.5

 

 

 

 

 

 

 

 

合计(占总课时比例   49.2 %

1335

551

784

69.5

 

 

 

4

4

20

 

 

岗位实习

必修

0190020

岗位实习

600

 

600

33.5

 

 

 

 

 

8W

16W

 

合计(占总课时比例22.5   %

600

 

600

33.5

 

 

 

 

 

 

 

 

第二课堂

选修

3400004

科技创新

56

 

56

2.0

 

 

 

 

 

 

 

4

 

2000150

专利

56

 

56

2.0

 

 

 

 

 

 

 

2000151

技能竞赛

56

 

56

2.0

 

 

 

 

 

 

 

2000152

社会实践

56

 

56

2.0

 

 

 

 

(2W)

 

 

合计(占总课时比例 0 %

(112)

 

(112)

4.0

 

 

 

 

 

 

 

总计

2665

1178

1487

146.5

 

26

21

20

22

2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安排表

 

         学期

        周数

项目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合计

课堂教学

15

18

18

15

10

 

76

入学教育、军训

2

 

 

 

 

 

2

综合实训

 

 

 

3

 

 

5

岗位实习

 

 

 

 

8

16

22

毕业设计(论文)

 

 

 

 

 

3

3

劳动教育

1

 

 

 

 

 

1

考试

1

1

1

1

1

 

5

毕业教育

 

 

 

 

 

1

1

机动

1

1

1

1

1

 

5

总周数

20

20

20

20

20

20

120

 

 

 

关闭窗口